2022-06-15 16:13:22
印度是个非常有自信的国家。它认为自己早已具备了入常的条件,这十多年来,已经申请了6次。
“遗憾”的是,每次都有一个国家投了否决票。
要知道,只要有一个国家反对,印度就入不了常。眼看着离入常只有一步之遥,偏偏进不去,印度郁闷不已。
这个投否决票的国家究竟是哪国?“它”为什么铁了心不让印度入常?
一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有15个理事国,其中有5个是常任理事国,10个是非常任理事国,每一理事国有一个投票权。
非常任理事国是轮流制,每年更换5个,不能连选连任,对安理会决议的影响十分有限。
常任理事国则是固定的,有中、法、英、美、俄,简称五常。
《联合国宪章》中规定了很多联合国的权利,其中有不少是五常的特权。
比如,一票否决权。
在国际重大安全和冲突事件上,如果要以联合国的名义解决安全或战争问题,必须得到五大国的全部同意才行。
换句话说,不管联合国讨论任何一个提案,只要五常里有一个不同意,这事儿就办不成。
就拿我国来说吧,我国在联合国投票向来很谨慎,投过的反对票更是少之又少。
2008年,科索沃提出来想参加联合国,当时有108个国家赞成,但最后,因为我国一票否决,科索沃到现在也没如愿。
(科索沃对于塞尔维亚而言,就相当于台湾对于中国,是从身上割下的肉,我国之所以投反对票,也是因为塞尔维亚从来都不承认台湾是个国家。)
比一票否决权更厉害的是强制行动权。
如果说一票否决权只是在明面上通知对方“我不同意”,那么“强制行动权”就意味着要动真格了。
卡扎菲就曾“享受”过这个待遇。
中间那位
得罪五常之一就会吃不消,而卡扎菲则是把五常得罪了个遍:制造飞机空难、建立非洲金融同盟,一口气得罪了英法美;投靠苏联拿到了不少好处,然后转而投向美国打击俄罗斯,得罪俄罗斯;和台湾眉来眼去称兄道弟,还在国际上指责中国,得罪中国。
所以,后来联合国安理会提出要制裁利比亚时,中国没有投否决票。
不反对就是默许。
等我国把在利比亚工作的同胞们撤回来后,法国就对利比亚开火了。
想起来一件事:当年卡扎菲死后,咱们国内有人为他写赞词,结果官媒直接发了一篇文章,题目好像就叫“卡扎菲从来都不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一锤定音。
理论上来说,五常可以用合法的名义对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采取军事或经济等行动。这是他们的特权。
入常之后有这么一个香喷喷的特权,也难怪印度削尖了脑袋也要往里钻。
只是,入常对于印度而言,很大可能会是幻梦一场。
二
90年代,印度的经济迅速提升,成为全球新兴经济大国之一。
在军事投入上,印度向来不吝啬,二战之后亚洲第一个拥有航母的国家就是他们。
到了2000年,印度总兵力已经达到120万,几乎是南亚地区各国兵力总和的二倍。
出于某些目的,西方国家对于印度极力吹捧,整天把“最大民主国家、有望超越美国”之类的赞美之词挂在嘴边,印度被夸得飘飘然,越来越自大,甚至一度号称自己是世界第三(第一第二是美俄)。
既然是“世界第三”了,那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自然也是理所应当的。
因此,自认已经具备入常资格的印度,便开始了锲而不舍的入常之路。
根据《联合国宪章》,要想成为常任理事国,不仅要得到全体联合国成员国中三分之二的多数通过,还得争取常任理事国的全票赞成。
简单来说就是,只要五常中有一个不同意,印度就进不去。
巧的是,纵观印度申请入常的历史,每次都因为有一个国家投了反对票而失败。
比如,印度第一次递交申请时,俄罗斯投了反对票。眼瞅着“就差一票”自己就能入选,印度既遗憾又兴奋,于是赶紧讨好俄罗斯,用高价购买对方的战斗机。
果然,第二次,俄罗斯没有投否决票,但是,法国又不同意了。于是,印度又转而讨好法国,用的办法还是买战斗机。
接下来,第三次,被英国反对,第四次,好不容易英法俄都同意了,美国又投了反对票。
不过,美国前脚投了反对票,后脚就鼓励印度继续申请,于是印度又申请了一次,这下,投反对票的换成了中国。
前些日子,在金砖国家会议上,中、俄、印、巴等国家联合发表了新德里宣言,中俄一致表示,支持印度在联合国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不知道莫迪会不会多想。
总而言之,印度每次都是仅一票之差落选,就好像高考时就差一分没考上清华北大,心想只要再复读一年,一定能行。
正是怀着这样的念头,印度越挫越勇。这些年,为了入常,印度没少砸钱。
花88亿美元的高价从法国买36架战斗机、花24.3亿美元从俄罗斯购买战斗机、美国也已授权向印度出售超200亿美元的国防产品......
印度的讨好行为有用吗?看似有用。
比如,美国经常公开表示支持印度入常,英法也大力主张将印度这个新伙伴吸收进来,俄罗斯更是做出承诺,扬言支持印度入常。
自认有了“大国加持”,印度争常的劲头更足了。
但是,一直到现在,印度始终徘徊在五常门外。
前些日子,美国总统拜登当着印度总理的面表示:在美国看来,印度应该是常任理事国中的一员。
印度之后立即发布了一则报道,高调声称美国已经许诺支持印度入常。之所以这么做,估计就是怕美国日后食言。
不过,拜登这次可能要让印度“白等”了,毕竟,美国的一贯作风就是光说不做。
这些信誓旦旦的口头支持,说白了,只是为了从印度身上得到更多利益开出的空头支票而已。
对于五常而言,一旦有新的国家入常,就意味着国际政治权力的重新洗牌,意味着自身否决权的扩散和稀释。
这些道理,印度不是不清楚,但是,他们始终抱有幻想,总想着依靠列强,在国际大蛋糕中,分走一块。
别的不说,只要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印度就可以使用一票否决权,挫败印巴争端中对自己不利的提案,还能在其他国际事务中享有更多的发言权。
印度到底有没有可能入常?
三
首先,“五常”是怎么“选”出来的?
官方给出的解释是:在二战中,这五个国家贡献最大最突出,所以入选。
五大国的地位,都是从二战的尸山血海中打出来的。
不过,就算符合这项要求,也顶多是过了“初选”,接下来,还有更严格的筛选要求。
就拿法国来说,在二战中,戴高乐将军带领的“自由法国”做出了巨大贡献,符合入常条件。
但是,美国不同意。直到后来,为了抗衡苏联,美国松口,法国这才成为五常之一。
中国的情况比法国更复杂。
我们入了两次常。
第一次,是蒋介石统治时期。
当时的中国虽然很弱,但是罗斯福认为,在未来,中国一定是亚洲乃至全世界的重要稳定力量,当朋友,总比当敌人要强。而且,蒋介石方面明显是亲美派,美国需要这样的盟友。
不过,这一时期,只是名义上的入常。从1945年到1971年,“中华民国”虽然身为五常之一,掌握着“一票否决权”,但从来不敢用。
唯一一次,还是在蒙古国申请加入联合国时,得到美国首肯后,畏畏缩缩地投了一次反对票。
第二次入常,是新中国成立后。
建国后没多久,我方就向联合国提出,应当驱逐台湾代表,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美国不愿意。
但是,就算当时没入常,我们在国际事务上,照样有话语权。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在美国操控下,联合国组成“联合国军”,参加朝鲜战争。
周总理斩钉截铁地表示:你们若敢跨过三八线,我们绝不会坐视不管!
这句话就是一张否决票。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总而言之,新中国是五常中唯一一个和其他4个国家都干过仗的,而且还打赢了好几次。
所以,我们能入常,靠的不是别人的恩赐,而是正儿八经一刀一枪拼出来的。
我们的先烈们窝在冰天雪地里,用冻土豆和雪充饥,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主力打完伙夫上,伙夫拼完后勤上,哪怕用身体挡子弹也要战斗到最后一刻。
我们的先辈们背井离乡、抛家舍子,放着国外的好待遇不要,偏要跑去365天风沙不断的戈壁滩打算盘,为的就是一个“国”字。
他们那代人,吃了几代人的苦,这才换来了我们有入常的实力和资格,才让我们不被外人欺辱。
权利,是打出来的,不是选出来的,更不可能靠乞讨得来。别人用血换来的东西,凭什么这么轻易就分给你?
结语
近年来,印度经济发展后劲不足,通货膨胀居高不下,为了让经济数据看起来体面些,印度甚至玩起了算法游戏,试图借助调整算法给GDP注水,结果沦为全球金融圈的笑柄。
其次,印度政府违背联合国决议,坚持进行核试验,对地区和平和发展构成了很大威胁,这一点,也成为其“入常”的软肋。
印度政府内部政治腐败,教派冲突严重,尤其是近几年,印度政府防疫不力,政府的治理能力再度受人诟病。在自身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印度想入常,几乎是不可能的。
五常享受特权的同时,也要承担国际责任、履行国际义务,而印度还没入常,就想着利用轮值主席国的职务便利耍“官威”,一票否决巴基斯坦的参会请求。这种表现实在不堪。
不过,虽然入常之路漫长曲折,但只有千万分之一的可能,印度也要争取为自己在联合国谋取一个固定位置。
只是,不知道被五常轮流投了一遍反对票之后,印度有没有清醒过来?
不是有了特权后才有实力,而是有了实力后才有的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