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聚会后发现,没必要对兄弟姊妹家的后代太好,人家很少会领情

2022-07-18 19:58:02

协和医院 建档 https://www.xiaomaiyunbao.com/

人的特殊性大概在于更重视关系和感情,尤其是在我们的传统理念里,亲戚之间“血浓于水”,更应该互相帮忙、多沟通。

可是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更多人加入了“断亲”一族。不仅仅是上过大学的学生,开始变得不喜欢跟老家的亲属往来。

其实就连一些家长和长辈,也逐渐改变了以前的思维,不再那么关注其他人的家务事。很多过来人在告诫大家一个很无奈的规律:没必要对亲戚的子女太好。

亲戚的女儿每个暑假都来寄宿,考上大学后再见面,连招呼也不打

有位家长分享了一件令自己寒心的事。小宇是她亲姐姐家的女儿,跟自己家的学生年纪相仿。因为对方家住农村,假期报补习班和兴趣班都比较困难,几乎每个暑假都送来寄宿。

想着只是添一副碗筷,两名学生又很愿意呆在一起,家长也就没拒绝。不过,事情并不是像她想的那么简单。

两个学生也会因为使用物品、晚上睡哪个位置等问题产生矛盾。这时候大多数人可能碍于情面,会选择让自己家的学生受委屈。

除了这些,经济上的问题也曾令她苦恼过。自家的条件并不及姐姐家好,一直告诫孩子要节省。但外甥女习惯了买贵的东西,到文具店看上的笔袋,比普通款式贵三四倍。

家长咬咬牙还是只好买给她,自己家的孩子心里不是滋味,也因此跟母亲疏远起来。本以为小宇长大后,能记得她的好,两家关系更融洽。

想不到上大学后的假期,家庭聚会时再看到小宇,她却连招呼也不打。没呆多久,还忙着去姐夫那边的教师亲戚家串门。

老了才明白:没必要对兄弟姊妹家的后代太好,人家很少领情

小宇的变化令这位女士感到意外,但更多的感受是后悔当初自己那么用心地帮忙照看她。甚至还因为她,让自己的女儿受委屈。

平时舍不得买的东西,却给小宇买;两位学生吵架,也从不批评她,甚至还责怪自己女儿没有顺着她。如今两家的后代都已经大学毕业多年,很少再有联系。

家长直言:老了才明白,没必要对兄弟姊妹家的子女太好,人家很少会领情;反过来自己家的学生没照顾好,落得子女埋怨。

就算是亲戚之间,也会根据你的经济能力、人脉资源、职业等方面,进行区别对待。就像小宇那样,即使以前每年暑假都来住,依然可能变冷淡。

尽了力所能及的努力来照看她,但或许因为自己只是个普通家庭妇女,以后没什么能帮助她的可能,所以不及那位当老师的亲戚,更能引起外甥女的重视。

即使是兄弟姊妹,其实也很少领情。倘若家长在培养过程中,经常提及接受亲戚照料的恩惠,相信后代也不会轻易忘记。

或者至少不会像小宇那样,跟这位姨妈像“陌生人”一样,连基本的招呼也不打。也许在姐姐、姐夫的眼里,假期把学生放在亲戚家,真的是件“无所谓”的事。

把“小家”放在首位,培养好自己的子女,是家长更需要关心的事

这样的现象,可能很多人都经历过。可是往往直到岁数大了,才意识到当时为了顾全亲戚而让自己的小家庭矛盾增多,是多么幼稚的思维。

即使是兄弟姊妹的后代,也没必要放在优先的位置,就算自己付出再多,终归不是一家人。因为这而让自己的后代受委屈,就更不值得了。

把“小家”放在首位,在学生上学的时候努力为其争取好的学习资源,培养成更出色的人。子女毕业后,尽量为他们的求职铺路。

即使没什么人脉,也能在生活费方面予以一些支持,帮助初入职场的他们解决更多后顾之忧。成家以后,来自原有家庭的帮助更能给毕业生带去巨大差距。

所以,归根结底履行好自己这个小家庭的责任,才是家长们更需要关注的事。正如一位同学说的那样:别人家的后代再好,以后照顾你的人是我。

亲属之间维持好的关系,这无可厚非。但如果自己的子女还没培养好,总是忙着帮助亲戚,这样的模式很难不会有后悔的时候。

【今日话题】你觉得对兄弟姊妹家的后代应该有什么态度呢?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风尚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