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8 09:58:01
小暑已至,高温持续。距离十堰市城区200多公里的竹溪县龙坝镇,云雾缭绕,凉风习习。
清晨5点半,71岁的龙坝镇红庙村6组村民张世岳笑着招呼在家门口边干农活边等候的村民,一起沿着水泥路边走边说笑来到亨运云菜通生鲜种植龙坝蔬菜合作基地,采摘西葫芦、辣椒等绿色蔬菜。
张世岳笑着说:“做梦都想不到年过古稀的我,不仅有土地流转的租金,还能找到事做,一个月3、4千元,这得感谢亨运物流在村里建了绿色蔬菜基地。”
位于红庙村竹溪河两岸、错落有致的龙坝乡蔬菜合作基地里,西葫芦、黄瓜、辣椒、茄子、玉米、西红柿等长势喜人。
“西葫芦晚上长的快,一夜一个样,这里的绿色蔬菜都是错峰种植、错峰上市。”基地负责人、当地村民贺德兵边采摘西葫芦边说,“由于老母亲需要照顾,不能外出务工,在基地做事实现了顾家与就业两不误。”
因妻子生病不能外出务工的6组61岁脱贫户胡延坤,正将田间采摘的西葫芦转运到平坦处。“村里考虑到我的实际情况,在基地做事既照顾了老婆又有了稳定的收入。”
身患残疾的脱贫户、60岁村民沈玉珍和几十名妇女们正在分拣西葫芦,长相好、尺寸合格的套上袋子称重进超市。她笑得合不拢嘴:“身体干不了重活,而蔬菜基地做事轻松,一天还有近百元的收入,长相不好的西葫芦还免费送给村民吃。”
不到7点,一辆印有“东风红车队”醒目标识的鄂C0571J冷藏车,沿着畅通的“四好农村路”鸣笛驶来,张世岳、贺德兵等人配合戴有党徽的驾驶员罗槿将称好的一筐筐西葫芦清点装车,“每天凌晨4点从十堰城区送快递到竹溪县城,再到基地拉蔬菜。200多公里路程,冷藏车能保证蔬菜新鲜,几小时后这些蔬菜就出现在十堰城区的超市、市民餐桌。”
“畅通便捷的‘四好农村路’是物流发展的基础,物流要降本增效,就必须延伸物流产业链。我们亨运物流在完成市、县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在农村建基地,将绿色无公害蔬菜带回城区、配送到小区,丰富市民的菜篮子,弥补返城物流的收益。”十堰亨运集团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士虎说:“这既是亨运物流降本增效之举,又是亨运物流补链延裢强裢之策,还是亨运物流满足市民餐桌需求、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务实之路。”
“建设‘四好农村路’,修的是路,通的是车,连的是心。”竹溪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吴晓巍说:“我们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运营好是关键,不仅方便村民安全便捷出行,而亨运物流的运输发展,把山区的农副产品变成商品,多方增加村民收入。”
亨运物流跨界发展共建蔬菜基地,多方共同受益。十堰市纪委监委驻红庙村第一书记姜宏乾满脸笑容地伸出手指说:“亨运物流的蔬菜基地成了村民们最受欢迎的产业,并且成为多方受益的好产业,一喜盘活了村里闲置土地,二喜解决了30多名年龄大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三喜村民有了土地流转的租金,四喜蔬菜基地一年发村民工资就有十几万元,五喜蔬菜基地还给村集体增加收入20余万元,六喜增加了物流公司的综合收入等。”
龙坝镇党委书记陈光斌说:“一花引得百花香,以亨运云菜通龙坝蔬菜基地为龙头,全镇已发展绿色蔬菜种植2000多亩,年产值近亿元,筑牢了乡村振兴与共同致富的基石。”
红庙村党支部书记雷代勇介绍,蔬菜基地构建了“公司+合作社+农户+市场”的产业链,村民只负责按要求种植,种子、技术、运输、销售等都由亨运物流的竹溪县亨运左邻右舍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增强了村民们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成为了农业的新亮点。
一片基地,几多欢喜;片片基地,无限欢喜。张士虎说:“亨运物流正在推广物流+合作社+基地模式,已在竹溪、房县、郧西等地建设蔬菜基地8000亩,初步实现了多方共赢的局面,也赢得了口碑和市场。”
物流专家、湖北物流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兼农村物流研究所所长陶君成教授指出,在人员、油价成本上涨的前提下,亨运物流坚持车头向下,统筹城乡物流发展,不断延伸物流产业链、跨界发展共建蔬菜基地等,实现了农村物流与致富产业的相互赋能、优势互补,既提高了物流效率,又实现了降本增效,还助力了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文章来源:中国水运网)
文章来源:中国水运网